幣量在交易所流通供應少的原因
文章出自:閃電下載站 編輯時間:2025-03-31 14:59:59
交易所里加密貨幣流通供應變少的原因,可以從好幾個角度去分析,結合當前市場的動態還有項目設計的機制來看,具體是這樣的。

1. 投資者轉向長期持有策略
冷錢包存儲增加:由于市場對價格波動的擔憂,大量投資者將代幣從交易所轉移到離線冷錢包以增強安全性。
長期投資信心增強: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認可度提升,長期持有者(LTH)占比擴大,限制代幣流入交易所。例如,比特幣活躍供應量(過去一年交易的代幣)持續下降,表明囤幣趨勢明顯。
2. 通縮機制與項目設計限制流通
代幣銷毀機制:部分區塊鏈項目通過銷毀機制減少流通量以推高價值。
鎖倉與抵押要求:項目方設計的經濟模型鼓勵用戶抵押或鎖倉代幣。如Filecoin(FIL)因礦工需質押代幣以維持算力,導致流通量受限。
3. 新發代幣流通比例低
高FDV與低流通矛盾:2024年新發代幣的流通供應量普遍低于20%(最低僅6%),完全稀釋估值(FDV)卻極高。這種結構導致交易所實際可交易代幣稀缺,推高初始價格但長期流動性不足。
交易所上幣門檻高:頂級交易所要求項目方在上市前積累大量用戶或資金,迫使項目通過鎖倉或空投吸引早期參與者,進一步壓縮流通量。
4. 市場供需動態與外部因素
機構需求激增:機構投資者大量購入比特幣,加劇交易所供應短缺。
轉向DeFi與其他應用場景:以太坊等代幣因DeFi質押和以太坊2.0的權益證明機制被鎖定,交易所可用量減少。
5. 歷史周期與市場情緒影響
減半效應與供應沖擊: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后新供應減少,疊加交易所余額下降,可能引發供應沖擊。
市場信心波動:FTX事件后,交易所信任度下降,投資者更傾向自主托管代幣,進一步減少流通量。
相關新聞: